毫無疑問,上大學是很有壓力的一件事。但如果再加上初到陌生國度,每天面臨陌生語言,這種壓力可能會讓人感到步履維艱。

如今,來自福德漢姆大學學生家屬的一筆捐款,將幫助著重解決在日益壯大的中國留學生群體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這筆50,000美元的捐款將直接用於聘用兼職雙語心理醫生,幫助解決中國留學生在適應紐約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獨特或者不那麼獨特的問題。這位心理醫生將在林肯中心分校坐診,他/她需要熟悉中國文化,並為學生們提供心理健康延伸服務和臨床服務。

這筆捐款由福德漢姆大學林肯分校一名大一新生的家屬捐贈。成員包括Howei 和Tosi 陳,他們二人都居住於紐約市,對在美亞裔青年所面臨的挑戰頗有瞭解。其中,Tosi 陳的父母是中國移民,他在美國西海岸長大。

「我在美國出生,即使如此,我也經歷了一段艱難的過渡期」,他說。「雖然現在我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生活,但當時真的很困難」

體察細微文化差異

心理學博士、諮詢與心理服務機構董事,Jeffrey Ng曾說過,瞭解文化的細微差異可以對學生提供很大幫助。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不同的世界觀和對心理健康的不同觀點,人們經歷和處理情緒困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他說。「這些都與文化背景有關,因此,如果心理諮詢師能夠熟悉特定的文化和語言,那會帶來很多益處。」

 

Tosi 陳在一家天主教醫院出生,他上的是天主教小學,再後來又上了耶穌會高中。他說他喜歡耶穌會用非說教的方式來傳遞 「美德」。他認為這個特點對亞洲學生很有吸引力。

「他們是在用非傳教士的方式來教授當代價值觀,」他說。

在Howie王和Tosi陳表達想要捐款的意願時,他們被給予了許多不同的選擇,這些選擇都是針對日益壯大的中國留學生群體的,從提供翻譯服務到為學校員工提供文化培訓再到當中文學習班講席教授等等。但提供支援服務這項計畫是最吸引他們的。

「亞洲人喜歡把他們的問題藏在心裡,這個計畫對他們會很有幫助,因為當你身處異國時,你主動去尋求幫助的可能性會更小」,Tosi陳說。「能用雙語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簡直太棒了,因為的確有這個需要。」

 

Tosi陳喜歡把自己稱作「DACA之前的DACA」,他認為,對很多中國學生來說,美國的吸引力仍然很大,尤其是在教育領域。他說,無論中國留學生是選擇留在美國還是回到中國,他們在學習期間所獲得的技能和美德,將影響其一生。

 

「我的家人到這裡是為了追尋美國夢,而它至今依然猶存」,Tosi陳說。「無論這些學生是留在美國還是回到中國做生意,他們對跨文化知識瞭解的越多,對兩國的發展就會更有益。」

 

 

Share.

Tom Stoelker is senior staff writer and visual media coordinator for Fordham News. After fifteen years as a freelance designer, Tom shifted his focus to writing and photography. He graduated from Lehman College, CUNY where he majored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photography and he received his master's in journalism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nd The Architect's Newspaper, where he was associate editor.